为了实现家庭“拥军梦”,36年拥军优属如一日
作者真实姓名:华再清80岁(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常州市武进区双拥十佳信息员);
职业:退休教师;所在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标题名称:《为了实现家庭“拥军梦”36年拥军优属如一日》。邮编:213155;
身份证号:320421194407234738;联系电话:13861233782;时间:2023年1月。
荣获“国家星星火炬二级勋章”、“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的我(华再清)的家庭是“常州市双拥标兵之家”,也是“常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常州市最美家庭”,家住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武宜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连续36年拥军如一日。我的家庭很普通,但又不简单!1990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上将给我的家庭写信:“您的家庭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忠心拥护和爱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和南京军区全体指战员向您及您的家庭表示崇高的敬意!”司令员还为我题词:“身站三尺讲台,心系万里长城”。2005年我被武进区评为“双拥之星”,2008年3月我的家庭被评为“常州市双拥标兵之家”。
《1》“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
《2》“国家星星火炬二级勋章” 《3》“常州市双拥标兵之家”
《4》常州市五好文明家庭 《5》武进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6》武进五好文明家庭标兵
《7》201503武进最美家庭 《8》201505常州最美家庭 《9》201803武进最美家庭
在老将军的勉励下,我家与军人、军属结下了不解之缘。全家人年年、月月、天天都拥军优属。
说起我家抛洒一腔热情付军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儿子华国栋入伍来到南京军区“襄阳特功团”服役开始的。我组织家庭慰问团,不远千里来到江苏省滨海县和安徽省滁州市儿子所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襄阳特功团慰问,演出的文娱节目深受战士们的喜爱。我和妻子余珍娣先后6次应邀去部队作报告,对成千上万名指战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我家在地方上组织了江苏省首家“军属联谊会”,专门为烈军属排忧解难。我的妻子余珍娣被常州市提名为“热爱国防新女性”,我的儿子被襄阳特功团推荐为“国防勇士”,并且我和儿子华国栋双双被部队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我被部队聘为“名誉指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被战士誉为“子弟兵的好园丁”,同时被部队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部队授予我夫妻俩“战士好父母”光荣匾额。我一家人被光荣人家称为“烈军属的贴心人”。2022年1月12日我被评为“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我先后两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苏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先后两次被江苏省委评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江苏教工优秀信息员”、“江苏省十佳志愿辅导员”,还荣立“三等功”……我的家庭先后共获得300多项荣誉,对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0》夫妻部队作报告 《11》政委给我颁发《战士好父母》匾
一、成立“家庭拥军慰问团” 。
《12》家庭排练节目
我是人民教师,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拣得起。我的家庭理解军人,爱戴军人。每年春节前夕义务为烈军属写春联,35年来共向烈军属赠送10000多对春联和“福”字。我的家庭每逢“八一”向部队赠送书籍81本,作为对军人特殊的爱,对子弟兵特别的情。我发动全家人省吃俭用,冬天购买冻疮膏、夏天购买风精油等慰问品寄往部队,虽然不值几个钱,但这是我的家庭对军人的一片深情。我还将小学到初中共18册音乐书上的音乐知识刻印成册,送往部队,并亲自去部队为军人教学。同时,编辑了100首军歌《献给亲人解放军》寄给战士,旨在丰富部队的文娱生活。不光如此,我的家庭还在电视台为湟里籍战士和军属及共建部队指战员点歌,《小白杨》、《当兵的人》等一首首军歌温暖战士和军属的心。我的女儿华娟是东安中心幼儿园常务副园长,能歌善舞,表演的“独舞”多次在常州市获奖。儿子华国栋是个退伍军人,在部队练就一身硬功夫,武术、军体拳样样精通,是民兵训练的教官。我的孙女上大学时是江苏电视大学武进学院学生会干部,连续当了五年班长,是“武进区三好学生”,曾荣获国家励志奖5000元,现在在“武进高新开发区滨湖有限公司当出纳会计”;我的外甥在大连理工大学读书,也是个“三好学生标兵”,不光是学生会干部,而且连续四年任团支部书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又到英国留学,现在在“上海华为公司”当技术员。两个孩子在各自大学里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孙女、外甥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兴趣广泛。每年“八一”前夕,我的家庭利用暑假有利时机,自编自排具有浓郁家乡风味的拥军优属文娱节目去部队慰问演出。《我是一个兵》、《真是乐死人》、《两地书,母子情》、《看见你们格外亲》,这一声声一曲曲倾注了全家人爱军一片情。
二、成立“军属联谊会”
《13》全家四代写拥军春联
为了使军人在部队安心工作,我的家庭在地方上成立了“军属联谊会”,让军属自强自立,互相帮助。儿子参军,我和女儿在学校教书,妻子余珍娣一人在家种了八亩六分地,大熟种水稻,小熟种草坪,每年都超额完成皇粮国税。八亩六分田铲草坪6000多方,收入超万元。儿子当兵3年,家里造起了三层高楼,成为典型的军属勤劳致富户。武宜村第17村民小组郭大妈的儿子去当兵后,使原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我和妻子余珍娣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沟通,余珍娣手把手地教种草坪,使军属家摆脱了贫困。安北村小许去海南岛参军后,其母始终不放心,整日在家瞎猜想,心惊肉跳怕打仗,结果生病躺在床。当我和余珍娣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红领巾拥军优属小分队”,冒雨赶到许家慰问,妻子余珍娣头靠头地做许母的思想工作,将自己儿子去部队后的亲身经历讲给许母听,结果是将心比心,打消了许母的顾虑。安北村军属小董家,3.8亩麦子收割在田里,突然刮起了阵风,眼看就要下雨,怎么办?军属董大伯急得在田埂上直跺脚。我了解情况后,带领军属联谊会人员火速支援,终于在雨前抢收完毕。自“军属联谊会”成立后,已为50多个光荣人家及100多名战士解决了这样和那样的具体困难,受到了广大烈、军属家庭及军人的赞扬和欢迎。
三、成立“红领巾拥军小分队”。
《14》每年八一前带领学生拥军优属
一家拥军红一点,千家拥军红一片,我不光全家拥军,而且教学生拥军。不光是“八一”、春节拥军,而且一年到头拥军,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拥军日。我唱好“拥军四季歌”:春季,向光荣人家拜年,向湟里籍战士寄“精神年货”;夏季,与共建部队解放军叔叔欢庆“八一”建军节,重温军史,激发爱国情;秋季,做好征兵宣传工作,“超前拥军”;冬季,上门拥军,和军属一起参加年终大扫除。
我还把每年八月定为“红领巾拥军优属活动月”,开展“八个一”拥军活动:1、向解放军写一封慰问信;2、为烈军属做一件好事;3、学唱一首解放军歌曲;4、写一篇“爱军”文章;5、看一场解放军英勇战斗的电影;6、为爸爸妈妈讲一个战斗英雄的故事;7、开展一次“爱军”中队主题活动;8、举行一次“国防小知识”竞赛竞赛。
一年12个月唱响“拥军月历”:一月份:“向光荣人家拜早年”;二月份:向部队寄慰问信;三月份:学雷锋,做好事;四月份:祭扫革命烈士墓;五月份:红五月唱红歌;六月份:“六一”军民共建;七月份:一周军事夏令营;八月份:“八一”慰问解放军;九月份:欢送亲人子弟兵;十月份:军人祝贺“建队节”;十一月份:“小记”采访解放军;十二月份:退伍军人作报告。
我在学校的支持下,将全校师生组织起来,分成108个“拥军小分队”,以自然村为单位,落实承包责任制,“红领巾拥军小分队”慰问烈军属,把全镇100多户烈军属分配给“拥军小分队”轮流去服务。
《15》我与上将忘年交 《16》将军写来表扬信
35年来,我已带领十万人次学生拥军,向军人发出慰问品价值十万余元。我把学生组织起来,轮流去为烈军属服务,共做好事十万多人次,送春联、年画等慰问品价值十万多元。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亲手创办的“常州市武进区第三少年军校”被评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和“全国首届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青少年国防教育促进计划“实践基地”,还被评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19——2020年度江苏省少年军校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名”……(责任主编 朱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