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展示海陆空天信息化智能化装备
2022年11月8月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成功举办。一批海陆空天新产品和尖端装备首展首秀。歼-10、歼-20、歼-16等飞机轮番表演,空警—500、轰—6K、红—9B、运油-20、民用大飞机C919,以及具备大型灭火与水上救援功能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等飞机亮相航展,兼具侦察和攻击能力的攻击-2无人机首度公开飞行展示,大型无人机“双尾蝎”同场现身,中国空间站组合体1:1展示,还有许多“海陆空天电”等全领域新产品“首发首秀”……珠海航展“新利器”令外界瞩目。作为集贸易性、专业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这场空天装备“嘉年华”,彰显着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力量,也再次让世界看到了自立自强、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室内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线上线下共有美国、英国、德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国内外企业超110架飞机参展,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齐集珠海。中国商飞公司首次携C919大型客机和ARJ21医疗机亮相, 7家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30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这场“蓝天盛会”见证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尖端技术和创新突破。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装备表明了解放军强大的战力,中国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挫败外部势力的干涉。
航空航天装备助推战斗力跃升
“十年前,空军参展的是歼-10、歼轰-7A等几型飞机,今天来的是歼-20、运-20、运油-20等50型全新装备,制空、对地、无人、投送、空降、防空成体系亮相。十年的奋发,我们出远海、上高原、到海外、深联合,已经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空军司令员常丁求在珠海航展开幕式上表示,瞄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空军官兵正时不我待、加快转型,全力提升打赢能力。
本届航展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也集中展示了现代化战略军种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比如“20系列”战机,比如战略预警、空降作战、防空反导,包括无人作战,都得到了集中展示。除了军用飞机,在民用方面,几天来,前不久刚取得型号合格证的国产大飞机C919,取证后第一次亮相珠海;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做了12吨投水演示。
歼-20 战机。11月11日11时11分,珠海金湾机场上空,4架换装“中国心”的歼-20呼啸而至,一场为人民空军庆生的蓝天盛宴,瞬间点燃观众热情。在本届中国航展上,歼-20进行了四机编队、双机编队以及单机特技飞行展示,并双机首次降落珠海金湾机场。歼-20上一次参加航展是2018年,如今,歼-20已经焕然一新,从发动机到航电系统都完成了全面蜕变。11月13日,空军歼-20战机进行飞行展示。
4架歼-20穿云而来,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四机钻石队形编队盘旋,双机大速度迎头交叉,单机两次半滚转、水平翻转、斜下降急转……这些都是实战化的飞行动作,也是部队日常训练中经常用到的动作,要求飞行员对飞机性能十分熟悉,对周围环境态势感知十分清楚,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操纵战机能力以及满格的战斗精神。11月10日,空军歼-20战机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歼-20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特点。四机钻石队形密集编队,主要考验的是飞行员精准操纵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歼-20涂装基于隐身设计需求,标志线不明显,队形判断难度大,4架机要进行密切协同、默契配合,才能使动作整齐划一。在15分钟的飞行展示中,为了增强展示效果,飞行员多次调整编队转弯坡度,不断提高难度,在进行大仰角快速向上爬升动作时,飞行员还需要承受近6个G的载荷。
歼-20展示动作是实战格斗动作的演化。歼-20表演四机、双机编队机动等。,展示动作是实战格斗动作的演化,如小速度平飞和小半径盘旋在单环战中可起到抢占有利位置的作用。这些能力,在对抗空战中,对决定胜负起关键作用。第14届中国航展,歼-20单机表演中,垂直拉伸,直插云霄+半斤斗翻转。网友:就是一个字——帅!歼-20在空中垂直跃升+急转向+连续横滚!不到1分钟,完成多个战术动作!网友:都是“硬菜”!
运油-20“鲲鹏”亮翅。运-20是战略投送的重器,也是和平的使者。在练兵备战中,曾亮相国际赛场,实施重装空投空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曾先后飞赴汤加、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为这些国家送去急需的援助物资。运油-20空中加油机不仅可以执行空中加油任务,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充当运输机。运油-20在飞行表演彩排期间空中释放三根加油管,这是该机首次在公众面前展示收放加油管,也表明该机具备同时可为三架战机进行空中加油。值得关注的是,运油-20不仅可以执行空中加油任务,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充当运输机,进一步增强战略投送能力。
运油-20首次公开亮相,伴随着巨大轰鸣声,运油-20滑行起飞,转眼间,就以大仰角姿态直刺天幕……低空低速拖曳通场,快速俯冲,带管转弯……运油-20吨位虽大,飞起来却动作优美。无论是大坡度拉升转弯,还是蛇形机动紧急下降,每个动作都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作为中国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与歼-20、歼-16、歼-10C等空军歼击机“三剑客”多次开展空中加油训练,能有效增强航空兵远程机动持续作战能力。运油-20随时给战机“补血”,放出3个加油管,建立空中加油构型进行低空通场……对于大型飞机来说,低空状态下对机体强度和飞机操控性、机动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换装以来,运油-20以参加海上方向空中加油训练等任务为牵引,,上高原、飞边界、出国门、跨大洲,参加过和平使命、国际军事比赛等中外重大演训,航迹遍布亚、非、欧、大洋四大洲。运油-20作为空军非常重要的一款装备,对空军的远程投送能力和航程活动半径的扩展,它是一个倍增器,能让整个空军的作战覆盖面积大大扩展,战略空军需要有这么一款大国重器。
歼-16战机。歼-16的倒飞通场成为经典的展示动作。倒飞,是对飞行员的基本战术素养、勇气和经验的综合考验。本届航展,空军50型全新装备成体系亮相,歼-16制空作战有了更多高性能伙伴。11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闭幕,空军歼-16战机进行飞行展示。
11月10日,空军歼-16战机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每一次精彩飞行,都离不开飞行员过硬的技术。首次在珠海进行的歼-16飞行展示诠释了这句话。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持续大载荷下连续斤斗、垂直拉起……短短9分钟,歼-16展现的都是高难动作,赢得现场观众不断喝彩。今天展示的动作不仅好看,而且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上升急转和下降急转,动作难度很大,但实战适用性很好。重型战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完成急转,需要较高的能量来保证机动能力,同时需要飞行员目视判断准确、驾驶水平高超,才能完美呈现。
攻击-2无人机。空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全新展示。无人作战力量崛起是战争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特征。11月13日,空军攻击-2无人机进行飞行展示。首次进行飞行展示的攻击-2无人机,是中国研制的一型中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是执行边境巡逻、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武器装备。二十度盘旋,一系列动作,展示了无攻-2稳定的气动布局和优秀的机动性能。无侦-7、无侦-8、无侦-10等无人机装备,进行地面静态展示。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空军无人机部队深度融入实战化训练体系,充分展现了空军在运用先进作战手段、加快提升体系作战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香港《南华早报》11月8日称,中国的攻击-2无人机将首度在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中方最先进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也是亮点之一。路透社引用前述媒体人士沃尔德伦的话说:“从珠海航展的早期图像来看,它将再次成为中国无人机技术的主要展台,其中似乎包括有一天可能伴随中国歼-20战斗机进入战斗的无人机模型。不过,展会上的各种无人机模型是否代表中国军方投资的真实项目,还很难知道。”
无侦-7无人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高空无人侦察机,主要执行边境侦察、领海巡逻等任务。无侦-7无人侦察机被外界称为中国版的“全球鹰”,是一种战略级无人侦察机。无侦-8是一种高空高速无人机,可对敌防护严密的战略、战役目标实施有效突防,利用配装的侦察任务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目标图像,为各级作战部队提供侦察和打击效果评估情报。MD-21宽域高速飞行器,长4米,宽1.5米,重约300千克,是一种临近空间宽速域、宽空域技术实验飞行器。
“翼龙系列”多款无人机。“翼龙”系列无人机是中国高端无人机“国家队”的重要谱系之一,“翼龙”—1E、“翼龙”—3、“翼龙”—10A等“翼龙”家族多个新型号集中亮相,全面展示“翼龙”系列化发展的新成果。
“翼龙”1E无人机首次以实机形式亮相珠海。“翼龙”1E是在“翼龙”—1无人机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成果,研制的新一代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首次参展的翼龙-1E挂9弹进行飞行表演。作为一型全复材多用途大型无人机,翼龙-1E机型以成熟的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为基础,平台性能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行了优化并完成升级迭代。该机于今年年初实现首飞。“翼龙”—1E无人机具备航程远、航时长、高原起降和复杂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根据任务特点选择换装不同的载荷,以实现“一机多用”的目的。未来,该机可执行对地和海上持续的情报侦察和监视、战斗空中巡逻、近距空中支援、制导武器中程引导和目标引导、精准火力打击、定点清除、毁伤效果评估等任务,并具有良好的任务扩展能力。
“翼龙”—3无人机是“翼龙”家族最新成员,也是本届航展上的“明星”之一,是航空工业在“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基础上全新研制的一款远程、重载、独立遂行多任务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翼龙”—3无人机系统具有全自主起降和巡航飞行能力、空地协同能力、地面接力控制能力,并具备全域侦察、智能融合处理、精确侦察识别定位能力。在多种先进能力支持下,该无人机能够执行全域侦察打击、跨域支援协同、对抗环境作战和应急救援行动等任务,经扩展可具备海上护卫、反潜作战、空中近地支援、反辐射打击、低空警戒与拦截、电子侦察与干扰、海上搜救等多种任务模式,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翼龙-3无人机系统,是我国全新打造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平台,具有“远航程、重挂载、多用途”的特点,在大吨位同级别、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产品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款无人机不仅具备洲际飞行能力,还拥有强大的挂载能力,两种能力的结合也意味着我国将拥有一款具备远域任务能力的无人机。翼龙-3无人机在目前国内外同类型的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中算是最重款。研发翼龙-3这样一款大型无人机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已有用户对产品提出了进一步需求;二是技术发展和产品谱系发展需要;三是对标国际一流产品。而翼龙-3的特点也体现在三方面:远航程、重挂载和多用途。就无人机平台而言,其航程、航时和巡航高度等重要平台性能指标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翼龙-3已经具备执行远域任务的能力。从外形上来看,翼龙-3无人机的翼展非常大,超过24米。并沿袭翼龙系列经典外形设计:大展弦比平直翼加V型尾翼的超高升阻比气动布局,以满足国内外客户提出的‘跨域远程飞行、长时间执行任务’的要求。此外,该型无人机的外挂点数量极多,可以携带的载荷极为丰富。翼龙-3无人机携带蓝剑-21AR反辐射导弹、LS-6250kg滑翔制导炸弹、声呐浮标吊舱、250kg子母弹、通信侦察吊舱、神龙150制导火箭、声呐侦察吊舱、云影160巡飞器,甚至还能携带PL-10E空空导弹,是一款具备打击空中目标能力的无人机。除此之外,该款无人机还可以装载可见光、红外、雷达、通信信号等多种侦察载荷,具备跨域侦察、智能融合处理的能力。翼龙-3既有机翼挂点、机身挂点,还具备装载内埋任务载荷的能力。无论是搭载重量,还是挂点数量,在现有同类产品中,翼龙-3无人机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翼龙—10A无人机系统和翼龙—10B无人机系列也是首次亮相中国航展。翼龙—10A无人机系统是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改进研制的出口型无人机系统,主要遂行高空、长航时、远距侦察和精确打击等任务。翼龙—10B无人机系统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基于翼龙—10无人机平台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长航时无人机系统,可实现在同一个平台系统上,通过不同任务载荷的灵活配置,遂行不同的任务。
首次公开亮相的新型空警-500预警机,在预警指挥、远程远海作战等方面的效能有显著提升。空军预警机从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再到新型空警-500,作战效能实现了由信息保障向主战力的转变,由内陆近海向高原远海拓展,由基本可用向体系核心转变。从“空中雷达站”飞成“空中指挥所”,预警机为空军作战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国产无人“忠诚僚机”“飞鸿-97A”。在无人机展品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无人“忠诚僚机”“飞鸿-97A”。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无人机,如同“带刀侍卫”一样伴随着有人驾驶战斗机,为其提供情报、信息以及火力上的支持,这种名为“忠诚僚机”的前卫武器系统一度被认为尚需时日才能面世。由航天科技集团九院飞鸿公司研发的一款名为“飞鸿-97A”的“忠诚僚机”在本次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飞鸿-97A”被广泛看作是歼-20隐形战斗机的“忠诚僚机”,除了采用类似歼-20的两侧进气道,改良的光电系统也大幅提高飞行员对整个战斗空域的探测、定位、跟踪与瞄准能力;其机腹采用罕见的伸缩式托盘弹巢,可以携带多达8枚导弹或巡航导弹,从而极大提升了其持续作战的能力。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忠诚僚机”有望颠覆传统的有人机空战模式,在原有的空战体系中创造一个新的生态位,改变原有的战机编队远、中、近距空中交战模式。可以说这次亮相的“飞鸿-97A’既是传感器,也是弹药库,更是飞行员的智能助手,它一方面能拓展飞行员的感知与打击范围,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集群化、广义化使用,每架僚机可以成为空战体系中的智能节点,获取局部的作战信息,并且进行筛选融合,以形成全局的战场态势,辅助飞行员进行决策,将人从危险、高度紧张的作战环境中解放出来,让飞行员除了是传统的飞行员以外,更能成为一个飞行编队的指挥员。作为一款能为有人作战飞机提供前出侦察和火力支援的无人机,“飞鸿-97A”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也备受关注。“飞鸿-97A”的内埋弹舱可以携带8枚微型智能空空导弹,而机翼下方和机腹也具备扩展挂载能力,可以按任务需求挂副油箱、空空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战吊舱等多种装备。此外,该型无人机的防御力也很强大。由于采用智能蒙皮天线技术,这款“忠诚僚机”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也具备低可探测外形和智能机动规避能力。由于配备了红外诱饵弹和箔条干扰设备,面对来袭的红外和雷达制导武器,“飞鸿-97A”能表现出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
“飞鸿-97A”“忠诚僚机”系统具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可与特种飞机开展协同侦察,通过事先前出,可提前发现潜在地面或空中危险目标,提供预警,确保特种飞机及早规避航路,也可利用其续航时间长、航程长等优势,弥补特种飞机预警侦察的时间、空间范围。二是可与战斗机协同开展防空压制,通过携带电子侦察和干扰载荷,对敌进行抵近侦察和干扰,从而保障战斗机突防,也可对敌重要无线电基础设施实施长期干扰,从而瘫痪敌方防空体系。三是与战斗机开展协同瞄准,在空战中携带侦察载荷飞在飞行编队之前先行迎敌,为己方战机探测出火控级制导数据,并通过低截获概率数据链分发给主战机,引导主战机先敌开火摧毁敌方空中目标。
可以说,这次亮相的“飞鸿-97A”既是传感器,也是弹药库,更是飞行员的智能助手,它一方面能拓展飞行员的感知与打击范围,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集群化、广义化的使用,每架僚机可以成为空战体系中的智能节点,获取局部的作战信息,并且进行筛选融合,以形成全局的战场态势,辅助飞行员作出决策,将人从危险、高度紧张的作战环境中解放出来,让飞行员除了是传统的飞行员以外,更能成为一个飞行编队的指挥员。
“飞鸿-97A”“忠诚僚机”系统具备不同功能和规格的吊舱,和该无人机一同展出的,则是具有雷达干扰、侦察、通信干扰不同功能的载荷,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飞鸿-97A”“忠诚僚机”装配了两台发动机,“双发”设计一方面可以提升该型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另一方面是则提高了该型无人机的可靠性,如果一台发动机故障,另一台发动机也能保证无人机完成任务。而除了支持传统的跑道轮式起降之外,该型无人机还可以在特殊状态下采用火箭助推的方式完成起降,并进行拦阻回收,丰富的起降形式也拓展了该型无人机的使用范围。
“飞鸿-97A”“忠诚僚机”虽然续航能力出色,能够做到全程伴飞有人战机,但是扩展出空中加油的功能仍是该型无人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飞鸿-97A”“忠诚僚机”肯定要具备可扩展的空中加油能力。作为一款与不同机型均可搭配使用的“忠诚僚机”,FH-97A还需要和不同型号的战机之间建立联系。“飞鸿-97A”的机载数据链系统具备多频段制式,与各种现役机型均可相互兼容,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这款忠诚僚机可以与不同战机构建数据链系统联系,可以建立无人机编队内部组网以及和有人机的协同组网。此外,因系统具备兼容性,配置这款‘忠诚僚机’之后并不需要再对有人机进行额外的加装和改装。
LOONG 5小型无人轰炸机。中国的无人机性价比很高,也有固定客户。俄罗斯《新消息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无人机公司LoongUAV在中国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LOONG 5小型无人轰炸机。这种无人机非常便携。飞行器本身和所有附件都装在一个盒子里,操作员可以随身携带,组装时间不超过1分钟。机上装有旋转式高分辨率摄像头组,可以日夜监视、追踪和锁定目标。图像可以发送给操作员或由飞机软件处理。传感器确定目标距离,精确度达到1米。这些数据也可供前线炮兵部队使用。如果任务不是引导火炮,无人机还可以独立投弹。机身专用固定装置可携带6枚60毫米口径或4枚82毫米口径炸弹。投弹精度不超过3米,杀伤面积可达一个足球场大小。这种无人轰炸机的独特之处在于,软件可以同时控制几架无人机,执行地毯式轰炸或摧毁大量分散目标。测试表明,无论无人机选择哪种使用模式,都能胜任自己的角色:侦察、瞄准、打击固定或移动目标。此外,设计人员表示,它还展现出强大的抗电子干扰能力。
战神“轰-6K”携高超音速导弹。除了无人机,新型导弹也引发了外界关注。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1月10日报道称,本周在中国广东举行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了该国舰载高超音速导弹的空射版以及一款防区外巡航导弹。一对挂载在轰-6K轰炸机机翼下方的空射版高超音速导弹出现在航展上。弹体上印有“2PZD-21”。这款导弹是中国055型驱逐舰装配的鹰击-21反舰高超音速导弹的空射版。参加本届航展的空军轰-6K战机在3日抵达珠海,轰-6K的挂架可以携带空地导弹、空舰导弹还有巡航导弹,它在空军的战略体系中承担着远程打击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轰-6K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充分展现了轰-6K可远程奔袭、大区域巡航、防区外打击等能力,期待轰-6K在未来有更精彩表现。
此次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另一款值得注意的武器是AKF-98防区外巡航导弹。这似乎是一款带有喷气发动机的巡航导弹,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AGM-158联合防空区外发射空地导弹或欧洲“风暴之影”和“斯卡普”巡航导弹同属一个级别。中方展出的这款导弹挂载在一架战斗轰炸机歼轰-7A2上,该导弹的突出之处在于折叠翼设计,即空翼会在导弹发射后展开。这款导弹的弹体形状表明,导弹做了减少雷达散射截面的处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武器业已服役还是仍处于研发状态。不过,航展上的那架轰-6K是挂载导弹实物模型飞抵机场的。这一事实表明,导弹挂载测试已经完成。
直面太空威胁的SLC-18超级雷达。中国首次对外发布SLC-18空间雷达。低轨卫星,因其功能强、体积小、可灵活变轨,逐步成为他国远程获取我国情报信息的核心装备。为应对这种威胁,中国电科14所研制并首次展出的SLC-18空间监视目标有源相控阵雷达堪称本届航展的“雷达之最”,它高度超过十米,在室内场馆显得尤其“顶天立地”。该雷达具备对低轨卫星等空间目标进行搜索捕获、跟踪测量、轨道计算和编目预报等功能,并获取多目标跟踪测量数据,主要用于执行空间目标监视任务。
为防备别国卫星的窥探,各国敏感装备的机动和部署往往都会有意避开卫星的过境时间,或者采用反制措施干扰卫星信号。但所有这些应对措施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知道卫星的过境时间。然而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想要发展对太空目标的监视能力技术难度大、费用高,难以独立承担,以往只能依靠向发达国家购买在轨卫星数据,不但成本昂贵,而且往往数据过时,很难获得第一手信息。
这次展出的SLC-18雷达体格硕大,“顶天立地”的天线阵面在展馆内有着极高辨识度,是本次航展威力最大的雷达产品。孙磊表示,该雷达为P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用于执行空间目标监视任务,能够对低轨卫星等空间目标进行搜索捕获、跟踪测量、轨道计算和编目预报,并获取多目标跟踪测量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美国在持续推进近地轨道侦察卫星星座,它们不再是少数昂贵的卫星,而是动辄由数百颗小卫星组成,例如,五角大楼提出的NDSA“国防空间架构分层轨道卫星星座”就包括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大批卫星。按照美军规划,未来5年内,将发射多达100颗该系列卫星。
为应对这些不断发射的低轨卫星所带来的新挑战,对太空的监测系统就必须具备快速监测、识别的能力,由此带来全新的技术挑战。我们推出的这型空间监测雷达可以远距离发现卫星,并能够对卫星进行定轨、编目,形成雷达数据库,从而引导其他装备进行相应的反应,同时也将卫星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协助做出决策。SLC-18雷达具备广域探测能力,可以很快捕获卫星轨道并及时把轨道数据输入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很快判断出它是否是新型卫星,并根据轨道特性判断它的主要用途。SLC-18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目标、大威力、大搜索范围等突出优点,能在大范围空域内实现对低轨道目标的探测,可覆盖大量低轨卫星目标。
通过体系设计与合理的布站,SLC-18能完成对过境卫星目标的全方位监视,具备空间目标普测能力。同时,雷达又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基于雷达的跟踪信息,通过目标定轨,一般可提前提供卫星临空过境预报,为地面决策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到足够时间。要制造如此庞大的雷达,对整个工业基础、芯片制造和软件业都提出很高要求,该雷达从生产制造到芯片技术都已经实现全国产化,同时它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模块以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说明我们雷达研制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SLC-18雷达旁边,新一代的YLC-16型警戒雷达拥有极致简约的高颜值设计,千里之外可实现一键遥控。“这个警戒雷达采用全数字、全固态有源相控阵体制设计,主要承担常规及隐身空气动力目标的防警戒任务,可实现空防空管一体化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该警戒雷达还有“便携版”——YLC-12中低空多功能雷达,其由小型雷达天线、数据处理箱以及简易支架组成,外形虽迷你,但探测距离可达数十公里,抵抗战斗机、无人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目标等主流威胁。
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首次亮相航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带来了本届航展上的重磅展品——1:1空间站组合体展示舱。11月3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该实验舱在10月31日被送入太空。在宇航展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出了长征五号B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和捷龙三号火箭、商业火箭沙盘等亮点项目,展示集团公司在运载火箭领域的强大实力。同时,直径3.5米/500吨推力先进整体式固体发动机、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多型发动机以及风云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陆地生态碳卫星、陆地探测一号卫星、“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和商业航天卫星及产品等也受到了公众的关注。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在取得月球探测器月面取样返回、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完成绕落巡、空间站主体“T”字构型全面建成的历史性成就之后,中国在太空中的足迹还要行至何处,这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推出两款重磅火箭,展现出中国将要开展载人登月,并在太空持续刷新人类成就的决心。本届珠海航展展出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载人运载火箭。火箭全长约90米,起飞重量超过2100吨,采用三级半构型,箭体直径5米,捆绑2个5米直径通用芯级,可将27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是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该型火箭采用芯级和助推器捆绑式构型,在火箭芯级的旁边捆绑有两个助推器。新一代载人火箭的芯一级和助推器在结构系统、发动机、增压输送系统等产品设计上选用通用产品,这样可以发挥规模效益、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与现役火箭相比,新一代载人火箭将更加智能,并在重复使用技术上开展尝试。为了满足载人登月的安全性要求,新一代载人火箭完成了高可靠健康管理技术和自主飞行控制重构技术的攻关,具备从火箭点火到船箭分离全程在线任务重规划能力。
重复使用技术是新型运载火箭的特征之一,新一代载人火箭也将在重复使用技术方面开展探索。在登月载人火箭基础上,利用一子级和二子级模块进行适应性改造,组成两级“光杆”构型,可以构建近地载人火箭,并具备重复使用能力,为未来空间站运营等重大工程和任务提供支撑。研发人员正在以近地载人火箭等项目为依托,开展运载火箭重复使用关键技术攻关。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近日,用于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二级动力装置的我国首型高空型泵后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凤州试验区进行了300秒长程试车,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而自9月28日以来,此台发动机共完成3次650秒试车,三战三捷,发动机各项指标基本满足总体要求,标志着该型发动机关键技术已突破。目前,新一代载人火箭的一批关键技术已经初步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进行方案研制阶段的总结,即将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此外,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展示了重型运载火箭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型运载火箭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5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50吨。相比上届珠海航展中出现的“芯级+助推器捆绑”构型,在本届航展上亮相的重型运载火箭外观出现明显变化:取消助推器,变成了不带助推器的“光杆”构型。
火箭在研制中会结合实际需要对多种构型进行筛选和改进,处于方案论证中的火箭出现构型变化是正常的,重型运载火箭要达到的运载能力等关键技术指标没有改变。本届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重型运载火箭外观还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火箭一级上增加了栅格舵,这项设计主要用于一级再入返回过程的飞行控制,在可重复使用技术方面开展一些探索。结合我国技术基础实际,重型运载火箭将采用一次研制、分步实施的渐进式发展路线,按照一子级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开展设计和研制,首先实现一次性运载能力,分步实现重复使用工程应用。
国产大型客机C919。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展示大仰角起飞、45度盘旋机动等一系列空中动作。法新社11月8日详细描述了中国国产大飞机首次在珠海航展上进行飞行表演的场景:“在(今年9月)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后,中国周二首次在其重要航展上展示了国产大型客机C919。这架造型优美的窄体飞机进入跑道,在南方城市珠海的多云天空中盘旋,表演大仰角起飞,然后在数百名观众面前降落。”报道称,中国政府希望C919能挑战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等机型,“随着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中国还希望其首架具有大规模商业潜力的国产喷气式飞机未来减少中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路透社同样十分关注C919。报道称,这次珠海航展是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客公司和中国商飞公司首次同场展出其单通道客机。就在珠海航展开幕的同一天,根据航班追踪网站的数据,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运营的最后一架空客A380客机从洛杉矶飞抵广州,标志着这种欧洲超大型客机从南航机队退役。
外媒聚焦中国国产大飞机。法新社11月8日详细描述了中国国产大飞机首次在珠海航展上进行飞行表演的场景:“在(今年9月)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后,中国在11月8日首次在其重要航展上展示了国产大型客机C919。这架造型优美的窄体飞机进入跑道,在南方城市珠海的多云天空中盘旋,表演大仰角起飞,然后在数百名观众面前降落。”中国政府希望C919能挑战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等机型,“随着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中国还希望其首架具有大规模商业潜力的国产喷气式飞机未来减少中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路透社同样十分关注C919。这次珠海航展是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客公司和中国商飞公司首次同场展出其单通道客机。就在珠海航展开幕的同一天,根据航班追踪网站的数据,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运营的最后一架空客A380客机从洛杉矶飞抵广州,标志着这种欧洲超大型客机从南航机队退役。
多款新型航空发动机集中亮相。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历来备受瞩目。今年中国航发新品云集,AEF13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太行”系列发动机、CJ2000发动机等多款新型产品精彩亮相,首次参展展品达54%,参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走进中国航发展台的创新展区,首次亮相的AEF1300发动机引人关注。该型发动机是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大推力、低油耗、大涵道比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用于运输类飞机,是我国航空动力技术创新发展的典型产品。在中国航发展台的市场展区,展出了配装双通道远程宽体客机的CJ20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相较于现役同类产品,不仅具有低噪音、高可靠性、长使用寿命、低维护成本的特点,而且具有低油耗、低排放的优势,更符合经济性和绿色发展的趋势。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带来新编排的“六机斤斗上变向”表演动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完成这一动作,飞行员在做大过载机动时还需操纵飞机滚转,体现飞行员过硬的飞行技术。完成这一动作,飞行员在做大过载机动时还需操纵飞机滚转,体现飞行员过硬的飞行技术。今年是表演队建队60周年,也是表演队第10次参加中国航展。透过这个窗口,大家看到了人民空军转型发展的壮丽航迹。
静态展区成体系展示空军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在地面静态展示区,空军按照“制空作战与空中打击、无人与反无人作战、战略投送与空投空降、预警探测与防空反导”4个板块成体系展示。每架静态展示的飞机背后,都有一串非凡的“足迹”——被誉为“战神”的轰-6K,近年来飞越了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和台湾海峡,在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和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中,飞出了强国强军新航迹。
中国航展见证了人民空军的转型奋飞。十年前,空军参展的是歼-10、歼轰-7A等几型战机,此次则是歼-20、运-20、运油-20等50型全新装备,制空、对地、无人、投送、空降、防空成体系亮相。十年奋发,空军出远海、上高原、到海外、深联合,已经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
海上作战新锐平台精彩亮相
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中国海军舰基装备首次成体系亮相,展示中国海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成果。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中国海军已经形成以舰载战斗机、直升机、预警机、教练机四大类平台为基础的舰载机体系,初步实现了从岸基向舰基的跨越发展。本届航展首次设置“海上攻防”展区,集中展示了海军现役歼-15舰载战斗机、直-9S舰载直升机、空警-500H侦察预警机、水下无人装备等10多种海上作战装备,充分展现了海军航空武器装备整体实力的提升。特别是一架外挂12枚导弹的海军现役歼-15舰载战斗机模型,成为展厅里的亮点之一。
彩虹-5海洋应用型。这是中国“潜艇杀手”的彩虹-5察打一体无人机,采用大平直翼布局的察打一体。此前多次参加珠海航展,也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它的飞行高度为2000-5000米,最大飞行时间超过35小时,最大起飞重量3.3吨,任务载荷为480公斤,可以挂载射手系列精确制导弹药。这次该机机翼下挂载的既不是能展示载弹量的大量精确弹药,也不是各种侦察吊舱,而是外形有些奇怪的两种箱式吊舱,机腹下还挂载有另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吊舱。彩虹-5海洋应用型是针对复杂海洋局势和海洋环境而研制的一款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系统。作为国内最强、最大的中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之一,彩虹-5有着出色的长航时、大航程能力,并可凭借优异的载荷能力搭载光电、广域搜索雷达等载荷,具备对海上的广域侦察监视能力和多种任务载荷集成能力。针对海上侦察任务,为应对常年海雾缭绕和海面杂波的影响,海洋应用型彩虹-5配备SAR雷达。在彩虹无人机公司在本届航展上发布的官方视频里找到:海洋应用型彩虹-5无人机飞临海面后,从机翼挂载的吊舱里投下一枚声呐浮标,如今海洋应用型彩虹-5携带有4个声呐浮标吊舱,意味着它可能也在承担着类似的反潜任务。再加上该机有着与MQ-9B性能大致相当的续航能力,可以预计的是,中国即将获得一款性能先进的“潜艇猎手”。
水下无人装备。相比公众相对熟悉的无人机和无人车,无人船和无人潜航器的知名度略低,但本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相关装备具备相当高的水平。例如HS-880-6000型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就是国内首型搜救型无人潜航器。它的最大工作深度达6000米,能以3节的速度连续航行24小时,配备有深水遇险目标高分辨低照度照明系统、声信标定向引导声呐、水声探测侧扫声呐等,具备工作水深范围宽、载荷能力大、续航力长、搜寻探测能力强等特点,可对深海目标全自主精细搜寻、探测、定位,执行深海水下目标搜寻探测和海洋科学研究任务。另一款“守望者”无人潜航器个头小巧,配备有光学探头、战斗部和通信设备,可以自动靠近水中或海底目标进行观测、毁伤目标,用于执行反水雷、排障、海底管道巡检等任务。
歼-15战机。作为我们国家第一型舰载机,歼-15在研发过程中,建立和培养了我国舰载机的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许多新的作战概念和新的作战理论,战场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可能是以平台为主,战机单机的能力比较强大,但将来单靠平台肯定是不行的,一定是体系化、信息化的作战。包括战机的隐身等等这些能力,在作战中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航空工业这么多年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积累和沉淀,这些新的技术将来肯定会不断地用于后续舰载机的发展。
“旋戈”-500CJ。这是一型舰载型通用无人直升机平台。该机采用国内领先的舰载无人直升机技术,配置有惯导/差分/视觉多余度着舰引导技术和电动鱼叉-格栅式着舰定位锁紧装置,可在四级海况下进行海上作业。多款舰载直升机首次集体展出本次在航空工业展馆的海上攻防分展区首次集中展出了包括直9S舰载勤务直升机、直18舰载警戒直升机、直18F舰载反潜直升机、直8C舰载运输直升机等在内的多种舰载直升机。“海上攻防”展区展示的多种舰载直升机与歼15舰载机。直9S是一型单旋翼、涵道尾桨、可收放式起落架的舰载勤务直升机。该型机主要担负对舰队范围内落水人员的搜索救援、医疗救护,对舰队范围内少量紧要物资和人员的转运、航拍、标校、警戒等任务。
直—9S、直—18、直—8C系列舰载直升机。在中国航展航空工业展馆的海上攻防分展区,首次集中展出了包括直—9S舰载勤务直升机、直—18舰载警戒直升机、直—18F舰载反潜直升机、直—8C舰载运输直升机等在内的多种舰载直升机,充分展现了海军航空武器装备整体实力的提升。直—9S舰载勤务直升机是一型单旋翼、涵道尾桨、可收放式起落架的舰载勤务直升机。该型机主要担负对舰队范围内落水人员的搜索救援,医疗救护、对舰队范围内少量紧要物资和人员的转运、航拍、标校、警戒等任务。直—18舰载警戒直升机为满足航母编队作战使用需求,加装了警戒任务系统,主要搭载在航母、两栖攻击舰等大型作战平台上,担负中远距离对空/对海警戒任务。直—18F舰载反潜直升机则主要担负大船编队200公里内的对潜警戒和攻击作战任务,兼顾执行救援和火力支援任务。直—8C舰载运输直升机是为满足海军使用需求研制的三发、单旋翼带尾桨构型,旋翼和斜梁可自动折叠的舰载运输直升机,具备在两栖攻击舰、大型综合登陆舰和其它大型水面舰船上起降、使用的能力,主要担负运送部队、实施垂直机降和特种空降作战、运送武器装备和物资,以及执行战场救护和紧急救援等作战任务。
智能装备守卫海疆。形形色色的海上装备也是这次珠海航展的一大亮点。中国船舶集团展出了多种先进的主力舰设计,包括两栖登陆舰、船坞登陆舰、常规潜艇、出口型052DE防空驱逐舰、3000吨级C28A型护卫舰、1700吨级F15A型护卫舰等,以及多型无人潜航器和无人巡逻艇。
受到外界关注的还有中国船舶集团研制的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它是为满足海洋调查领域通过空海潜批量无人设备对海洋开展立体动态观测需求而研制的,可搭载50余套无人系统,实现无人机、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的快速布放、回收、转运、搭载和协同作业,是全球首艘具备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综合调查船。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媒体将其描述为“中国首艘无人母舰”。
同时,中国无人船只研制企业“云洲智能”也展出了两型无人艇实艇——L30“瞭望者”警戒巡逻无人艇、M75“守护者”安防巡逻无人艇。其中L30“瞭望者”警戒巡逻无人艇身长7.5米,宽2.6米,最高航速超过35节,续航能力220海里,可适应4级海况,可搭载卫通、雷达、光电设备、摄像头、探照灯、救生筏等载荷,功能应用囊括巡逻监控、抵近侦察、目标跟踪、警告驱离、反恐缉私、应急救援、物资输送等。这种无人艇并非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已经在2022年珠海反偷渡警戒巡逻、2021年大湾区智慧边海防警戒巡逻、2018年连云港反走私巡逻执法等都有出色表现。
本届航展期间,航展馆外水域就是由L30“瞭望者”警戒巡逻无人艇巡航值守,这也是该型号无人艇连续两届中国航展助力筑牢水上安保防线。而M75“守护者”安防巡逻无人艇艇身长5.3米,宽1.7米,最高航速25节,具有高航速、浅吃水的特点,可自主布放回收,具备自扶正能力。该艇已在中海油北海涠洲岛附近的海上油气平台群投入使用,执行小型物资运输、石油管线巡逻警戒等任务,不仅大幅降低平台间货物运输成本,而且保障了海上石油平台管线长效安全。
这次参展的海军装备多服役于海上大型作战平台,能够承担海上警戒、救援、攻击作战和火力支援任务,还可以承担运送部队武器装备、物资,以及战场救护等任务。人民海军正在加快远海防卫作战装备力量体系发展步伐、推进多样化综合作战能力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陆军作战新型装备震撼来袭
直-20直升机。在航展上,直-20在悬停过程中展示钟摆动作,无论上下左右都灵活自如。作为一款通用直升机,直-20结合了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的功能,可以执行机降作战、火力突击、空中投送、搜索救援等各项任务,是空中的多面手。未来直-20可能发展出海航版将成为航空母舰及两栖攻击舰的舰载机执行警戒、侦察和补给任务。
空中客车。空中客车最新宽体飞机A330neo和A350-1000,以及单通道飞机家族最新成员A220的1:20比例模型将在展位展出。空客A220飞机是一款全新设计,专为100至150座级市场而设计的机型;空客A330neo飞机配备了新一代发动机、全新机翼和全复合材料鲨鳍小翼,是全球广受欢迎的宽体飞机A330家族的最新成员;空客A350-1000飞机应用了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先进技术,在远程航线上拥有杰出的效率和舒适性。位于空中客车展台的空中客车服务版块将展示公司不断发展的服务业务,包括Navblue、欧航航材公司等。空中客车直升机将展示其核心先进产品。一架1:10比例的空客H175直升机模型将在展台展出;一套交互式触摸显示系统将展示关于空客H160这款新一代双发中型直升机的各项特性。
空客H175直升机。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将展示“风神”(AEOLUS)卫星和“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后续”(GRACE-FO)卫星模型,以及由PléiadesNeo卫星拍摄的地面影像。风神卫星搭载了阿拉丁(Aladin)激光雷达,能够从太空中量测全球大气风廓线,是第一颗能够每天近乎实时进行全球大气风廓观测的卫星。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后续(GRACE-FO)卫星是2002年3月17日开始绕地球运行的第一代GRACE卫星的后续卫星,它将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变化,每30天生成一张新的重力场图,制作地球重力场的全球和高分辨率模型。一架来自浙江长龙航空的“亚运号”火炬主题彩绘空客A321neo飞机将在航展上进行静态展示。A321neo是空客A320neo系列飞机家族的最大成员。得益于包括新一代发动机和鲨鳍小翼在内的全新科技,与上一代飞机相比,空客A320neo系列飞机的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降低20%,噪声降低50%。
第四代先进防空武器装备。最新型的红旗9BE防空导弹,属于远程防御体系。射程提高到260公里,比过去翻了一倍还要多!而且据专家介绍,红旗9还有射程更远的型号,可达三四百公里,完全可以和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相媲美。另外,新款红旗9不但射程变远,而且火力密度也提高了。该系统还能使用相同底盘,搭载直径更小、重量更轻的另一种导弹,最多能同时装八枚,射程仍然保持在120公里以上,火力是原来的两倍!
红旗16最新型号HQ-16FE,属于中程防御体系。红旗-16FE系统由发射车、跟踪制导雷达、指挥控制车共同组成,跟踪制导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大于250公里,导弹最大机动过载35G。红旗-16FE既有“火眼金睛”“智慧大脑”,还自带“反诈中心”。HQ-16FE导弹中间部位像是被分成了两段,这个特别设计正是第四代防空导弹的杀手锏,可打击各种先进战机。而且,通过改良弹体材料、燃料、制导系统,红旗-16FE的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60公里,从最早的红旗-16A的40公里、红旗16B的70公里,一跃提高到上百公里,甚至超越了前面提到的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早期型号,已经变成了一款兼顾中程和远程的防空导弹。由于红旗-16一开始就是陆基、海基通用的防空导弹,现在的054A护卫舰可以同样使用这款增程款红旗16,让原来只能自保的护卫舰变身区域防空舰。作为对比,印度P-15B“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号称区域防空舰,装备以色列产的远程防空导弹“巴拉克-8”,最大射程也只有100公里。
红旗11属于近程防御体系。由新款红旗11代替了过去的红旗6系统,射程、火力和精度都有所提高。红旗11这款武器是一种典型的弹炮合一武器系统。而这套系统中的“弹”和“炮”可能分别来自国产FM3000导弹和陆盾3000防空炮的组合。红旗-11本身并非是一件装备,而是一套末端防御体系,至少包含有两部分,一部分则是车载防空拦截弹,改进后FM3000的拦截弹可以达到35公里射程,海基版本可以达到45公里。另一部分是采用11管30毫米机炮的车载陆盾3000防空炮,射速可达疯狂的每分钟上万发。作战的时候,防空导弹、防空炮和雷达相互配合,是一种典型的弹炮合一模式。
名为“寂静猎手”的激光武器属于超近程防御体系。“寂静猎手”激光系统,功率达30千瓦,有效打击距离3000-4000米。该系统能在1.5秒击穿8-9毫米厚的钢板,可以烧穿航空器材,对于轻柔金属打造的无人机能轻松做到秒杀后击落。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套系统使用成本并不高,和其他一枚就要几十万元的防空导弹比起来,这门激光炮只需要电力驱动,每秒的成本仅仅几十元!目前,这套系统被认为是全球最先进的小型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因为其他国家现在就没有现役的类似装备,美国试验了十几年也没有出口和装备。
除了激光炮这种高大上的科幻装备,还研制了使用小型防空导弹的FK-3000系统,也是一种弹炮合一的防空车。其中,FK-3000的防空导弹可以拦截二十公里内的目标,每侧发射器可装填48发导弹,两侧最多搭载96发导弹,中间还有一门单管防空炮,可以用来打击一些防空导弹漏网的目标,例如各种小型无人机。由于载弹量大,就是面对饱和式自杀无人机的袭击,也能保证做到“万无一失,来多少打多少”。
“天穹”综合反无人机作战体系。这是一个涵盖了指控系统,雷达、光电、电子侦测等探测手段,激光、微波、电子干扰、导航诱骗、高炮、防空导弹等拦截武器的反无人机领域大体系。该体系结合不同场景的特点,灵活编配和综合运用各类探测资源及杀伤手段,建立分布式探测网和协同火力打击网。在打造“天穹”过程中,电科莱斯、28所还研制了“远谋”综合指控系统、“神眸”分布式低空防护系统、“玄蜂”拦截型无人机集群等系列化产品,集成于“天穹”作战体系中,该体系已经过海内外各种严苛环境的检验。
无人平台集群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这是一套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对侦察到的时敏目标可自动提取,融入统一态势,辅助指挥决策,这为无人机装上了“神经大脑”,有力提升了出口型无人机体系作战能力。
相比各种无人机和巡飞弹,珠海航展上的无人地面作战车辆在作战性能上也毫不逊色。除了VT-5U轻型坦克可以临时客串“无人坦克”外,兵器工业集团的VU-T10履带式无人地面作战平台也堪称重型无人车辆。VU-T10主要针对城市环境作战,选择采用厚重的履带式底盘,配备有30毫米口径遥控武器站,未来还可以根据需要配备4枚“红箭-12”反坦克导弹,加载7.62毫米机枪,其武器配备的丰富程度相比俄罗斯BMPT“终结者”火力支援车也不逊色,却没有了后者在巷战中可能遭遇人员伤亡的风险。另一款无人扫雷车同样采用履带式底盘,在车体前部配备了沉重的扫雷器,可以执行高风险的城市排雷任务,同时车体顶部的机械手还可以将可疑爆炸物转移到安全地带。此外,还有多款小型无人作战车辆分别配备了光电侦察设备、激光和火箭筒,可以配合执行不同环境下的作战任务。兵器工业集团在这次珠海航展上还首次全新发布了“大牛”“大狗”两款仿生机器人。“大牛”负责运载比较重的后勤保障物资,它采用自动跟随模式,可以伴随特种部队在崎岖地形行进;“大狗”则可以配备各种侦察设备和武器完成特种任务。
VU-T10履带式无人地面作战平台。堪称重型无人车辆的VU-T10主要针对城市环境作战,选择采用厚重的履带式底盘,配备有30毫米口径遥控武器站,未来还可以根据需要配备4枚“红箭-12”反坦克导弹,加载7.62毫米机枪,其武器配备的丰富程度相比俄罗斯BMPT“终结者”火力支援车也不逊色,却没有了后者在巷战中可能遭遇人员伤亡的风险。
此次展出的无人战车既有长约三四米并且配备机关炮、反坦克导弹的大型无人作战车,也有长度不到1米只配备机枪的小型无人战车,机动方式既有轮式也有履带式。此次航展,多个军工企业展示了十余款无人战车,展示了我国已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全新研制的“山猫”超轻型指挥车。小巧、凶萌的外观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这辆车长5.1米、宽2.3米,与一辆家用车相仿,是军用车辆家族的‘小个子’。看似小巧,但越野性能非凡。能够搭载多名指战人员,在山地、丛林、岸滩、荒漠快速穿插,并能实现水陆两栖机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次对外展出了面向实战需求的军贸陆军合成旅整体作战方案,全面涵盖作战支援营、侦察营、坦克营、机步营、炮兵营、反坦克营、防空营、无人机营等,体现中国陆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有人/无人协同、空地协同作战理念。主要由以下作战单元和武器装备构成:坦克营、机步营,主力装备为以VT4为代表的主战坦克、以VN20为代表的履带式步兵战车,以VN22为代表的轮式装甲车、以锐爪VU-W3为代表的无人车。炮兵营,主力装备由AR3、SR5多管火箭炮,155榴弹炮等装备及配属制导弹药构成。反坦克营,主力装备由以红箭9A为代表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改进型,以红箭12E为代表的轻型反坦克导弹构成。防空营,主力装备由天龙100、倚天II防空导弹系统,OP6型防空综合对抗系统等在内的防空反导装备以及反无人机解决方案构成。无人机营,主力装备由金雕500A无人直升机、金雕150B蜂群无人机等构成。作战支援营及城镇作战装备增强模块,分别就通信装备、电子对抗、工兵装备以及城市作战需求展示了典型作战装备。
俄乌冲突的实战经验证明,战场情报的获取至关重要。而这次展出的侦察营配备了覆盖“空天地”的完整情报收集系统。其中多功能地面侦察车配备了雷达和光电设备,能提供10-20公里范围的全面战场态势侦察能力;多功能无人机系统的航程100公里,可以提供战役级战场情报;遥感卫星通过车载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方圆数百公里内的情报信息。“侦察营能提供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起到拨开战争迷雾的效果。”
以坦克装甲车辆为代表的重型突击力量仍是未来正面战场的主要力量,但它们需要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强化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以适应未来战场的新挑战。
其中坦克营扮演的是“堡垒”,让合成旅实现“走得稳”“抗得住”“打得稳”的效果。本届珠海航展首次发布的VT4A1型主战坦克,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VT4基础款主战坦克基础上,重点升级了主动防护系统和车载无人机态势感知系统,通过信息化升级,它还可以与“锐爪”VU-W3小型无人车形成“有人-无人”系统协同作战。VT-4A1主战坦克,是在VT-4的基础上的改进型。该坦克配有毫米波雷达,是它的主动防御系统之一。比如有一个反坦克导弹打过来,在300公里或一个距离范围之内,通过毫米波雷达就能够探测到导弹已经来袭。就会率先打出一个弹药,在空中把反坦克导弹引爆。VT-5轻型主战坦克在去年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字母U。这个U代表了两个无人化的设计,一个是金鹰无人机可以负责为导弹进行侦察。此外,遇到危险的地形时,坦克驾驶员可以从坦克里出来,利用遥控来无人驾驶这辆坦克。
同时,为应对先进攻顶弹药的威胁,VT4A1在炮塔四周安装了高精度的毫米波雷达,能够探测来袭导弹,并引导主动防护系统引爆对手来袭导弹,提升坦克的防护能力。坦克营装备的VT5-U型轻型坦克也是在之前VT5轻型坦克的基础上进行的无人化改造,它配备有“金雕5A”车载无人机,可以自主从坦克上起飞,保证了坦克的空中视野,使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大增。同时它还具备“有人无人可转化”的能力,即在高危作战情况下,VT5-U的成员组必要时还可以下车,通过远程遥控坦克作战,让这种陆战之王变成武装到牙齿的无人作战车辆。中国主战坦克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除了提升机动、防护和火力等三大传统性能指标外,重点还是增强态势感知和信息化能力。
同样首次亮相的还有VN-20履带式重型步兵战车。它采用与VT4主战坦克相同的动力舱,但外形比VT4Al主战坦克更魁梧。这是由于VN-20的车体周围增加了防雷组件和更多的反应装甲,因此具备极强的防护能力,以最大程度保护车内步兵的安全。程子恒介绍说,当前VN-20的防护能力已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现代大规模地面战争中,炮兵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战争之王”。炮兵营扮演的角色是强力输出。坦克和装甲车主要是正面对抗,但要打击对手的有生力量,还是需要靠炮兵营实现。炮兵营主要由155毫米榴弹炮家族和远程火箭炮组成,具备射程衔接、点面结合、毁伤多样、精确打击的特点。
在远程火箭炮领域,中国早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炮兵营展出了SR-5和AR-3两个系列的远程火箭炮系统。它们均采用高机动轮式发射车底盘和集储藏、运输、发射为一体的多用途模块化箱体,大幅缩短火箭炮准备时间、实现各类弹药的自动装填。相比俄乌冲突中的美国“海马斯”火箭炮,中国的SR-5在战术机动性上与之相当,但在射程、弹药种类和制导模式的多样性方面更胜一筹。SR-5的弹药包括常规的122毫米火箭弹、“火龙”系列卫星制导精确弹药及采用激光末制导/图像末制导的“神龙”系列末制导精确弹药等,保证了对点目标的打击准确性。
同时这次展出的SR-5火箭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共架发射巡飞弹,具备“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外类似系统还不具备的功能。“普通无人机需要借助跑道或其他设备保证起飞和降落,而采用共架发射的巡飞弹,在操作上就融入了整套火箭炮的系统之中。巡飞弹起飞后,完成前端侦察,发射车可以立即发射远程火箭弹,根据巡飞弹的引导对目标实现精确打击。”
此外,SR-5还配备有高精度的无人机,提供的定位精度比巡飞弹和其他前端侦察手段更为精确,这样中国远程火箭炮能获得非常精准的目标信息,并拥有“捷联制导-卫星制导-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就可以保证高精度的打击效果。而AR-3远程火箭炮是整个合成旅的超级打击火力,它可以配备威力最强的750毫米精确制导弹药,射程300公里,既保证了射程、威力,也有足够的精度,是非常强大的远程打击武器。
合成旅的火力支援单元除了炮兵营外,还包括首次出现的无人机营。现代无人机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让各种无人机在特定场合下能扮演重要角色。在无人机营中,有多种型号、多种用途的无人机。如相对传统的固定翼无人机,用于执行侦察和战场打击;配备反坦克导弹的“金雕500A”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能携带不同武器,包括炸弹、反坦克导弹、机枪甚至60毫米迫击炮弹;还有“飞龙”系列蜂群巡飞弹,能集群起飞协同作战。
现代战争中的遥控炸弹、自杀无人机、多类型制导弹药越来越多,对陆军部队构成空前威胁。为此在作战支援营中专门列入了两种电子支援车辆,它们可以伴随部队机动,如同提供了随行的一个“电磁保护罩”,利用电子干扰和压制等手段,让一定范围内的遥控炸弹无法起爆、自杀无人机失去控制,来袭的精确制导弹药被诱偏或致盲。通常只需小规模配置就可以为连级-营级部队提供伴随式电子对抗保护。
同时,合成旅要指挥分散在不同区域的部队进行合成作战,各作战单元之间首先要保证信息的通畅。为此还专门配备了通信节点车,它依托各种电台、通信设备,再加上无人机提供的中继通信服务,可以完成远距离的通信拓展,保证了合成旅在作战范围内的通畅通信链路。
同时,现代城市巷战是各国军队都头疼的难题。而合成旅的城镇作战增强模块中,主要是利用现代高科技装备,增强城市巷战的作战效能,减少人员伤亡。例如VU-T10履带式无人地面作战平台采用厚重的履带式底盘,配备有30毫米口径遥控武器站,未来还可以根据需要配备4枚“红箭-12”反坦克导弹和7.62毫米机枪,其武器配备的丰富程度相比俄罗斯BMPT“终结者”火力支援车也不逊色,却没有了后者在巷战中可能遭遇人员伤亡的风险。另一款无人扫雷车同样采用履带式底盘,在车体前部配备了沉重的扫雷器,可以执行高风险的城市排雷任务,同时车体顶部的机械手还可以将通道附近的可疑爆炸物转移到安全地带。此外,合成旅还为城市作战配备了大量单兵使用的无人机和无人车,包括小型侦察型和自杀型无人机,以及配备了光电侦察设备、激光和火箭筒等设备的多款小型无人作战车辆,可以配合执行不同环境下的作战任务。
城市作战武器站。主要由火力系统、火控系统、警戒系统、防护系统和辅助装置等组成。40毫米半自动空炸榴弹发射器。据介绍,这台自主研发的轻武器,是国内轻武器单笔成交额纪录的保持者。它的光电瞄准镜如同小型计算机,可以自动测出与目标的距离,实现精准定位空炸打击,及时计算测距射程能达2000米。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是无人化的装备要和武器相结合,二是智能化弹药。展区最引人关注的是一款足式无人平台武器系统,又称机器狗。它采用仿生学运动原理,越障能力强,在爬楼梯、伴随行军、物资保障和遥控打击等场景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搭载多种武器。城市作战武器站旁,有一支长得既像无人机又像保温杯的武器,是湖南兵器自主研发的智能飞行弹,重量还不到一公斤,便于单兵携行和使用,可执行侦察、精确杀伤、驱散等多种任务。
在反坦克营配备了包括“红箭9A” “红箭-12E”“红箭-20”多型反坦克导弹。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单兵使用的“红箭-12E”轻型反坦克导弹。它采用白光+红外复合制导技术,保证了全天候的作战使用,具备微焰、微声、微光、微后坐力的“四微”技术,使它可以在室内等狭窄密闭空间使用,同时可以在发射后快速撤离,以躲避对手的报复性反击。
现代战争中,如何防御来自空中的威胁是所有地面部队都面临的现实挑战。合成旅的防空营为此提出了多层防空系统概念,以针对不同的空中威胁。自杀无人机/巡飞弹已经在俄乌冲突和纳卡冲突中展现了它们的可怕威胁,传统防空导弹对付这类低小慢目标不但效率低,而且拦截成本高。因此防空营专门配备了反无人机模块,首先依靠针对低小慢目标的专用雷达进行探测,由近距离的光电系统进行识别和锁定,最后用电子对抗和激光灼烧等软硬杀伤手段拦截来袭的自杀无人机。地面部队在固定阵地驻守时,容易得到中远程防空系统的保护,但如果在行驶时,就很容易遭到对手空中力量的突袭。为此防空营配备了“倚天II”伴随式防空系统,它可以为野外机动的部队撑起随行的“防空保护伞”。而“陆盾3000”近防系统在本届珠海航展上采用了机动车载的模式,可以伴随野战部队行进,并凭借极高的射速,提供最后5公里的贴身保护。在阵地部署时,依靠“天龙100”防空系统提供多层次的区域防空能力。
20式新枪族及配装弹药。相较于以前的95式枪族,我国自主研制的20式枪族采用轻量化设计,更便于携带,其中最大的技术突破是可靠性增强和使用寿命更长。在20式新枪族中,装备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新一代5.8mm自动步枪枪族,由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和精准步枪三个系列构成,相较于95式枪族,20式新枪族的皮卡汀尼导轨更全,可以加装各种战术光电瞄准镜,适合于不同场景作战需求,弹匣采用了透明设计,可以显示刻度,便于更清楚地知道弹容量。
全空域防空体系。亮相本次航展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全空域防空体系包括HQ-9BE、FD-2000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FM-3000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HQ-17AE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FL-1000末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QW-2、QW-12等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以及HT-1E、FL-3000N(HQ-10E)等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以HQ-17AE为核心装备构建的反无人机体系,在本次航展上的“首秀”备受瞩目,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展区,成为本届航展的一大亮点。
反无人机体系集成了近程末端防空导弹与高炮、微小型导弹、网捕、激光等对抗手段,具备对无人机“探、侦、扰、控、打、评”等极强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可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反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该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多类探测和软硬对抗装备的高效协同运用,对各类无人机目标形成“远近兼顾、高低搭配、软硬手段结合”的拦截能力,确保整个防御体系的高作战效能。
其中,被誉为“低空猎手”的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HQ-17AE,战车单车高度集成,独立作战,具备行进间目标搜索、跟踪和导弹发射能力,作战高度为10m-12km,单个战车可同时制导4发导弹拦截4个目标,因其导弹机动能力优异、多目标能力强等优异性能,引起不少军迷热切关注。
主要装备于机械化部队、突击班组的ZR-1500多用途无人化智能防御武器系统,具有良好的地面机动越野能力和运输能力,能够进行察打一体综合作战,实现遥控行进和自主行进,支持人在回路智能作战辅助,并可灵活配置多种作战模块,为地面部队提供综合防御和强火力支援。
作为反无人机体系中探测预警的关键设备之一,首次亮相本届航展的光电雷达,可实现周边360°全景红外成像、威胁目标探测和多目标三维定位,该设备首次采用边搜索边测距的工作体制,具有对空目标全天候工作能力,可实现每秒对20个以上目标进行500米至18公里的中远距离测距。区别于传统光电探测预警设备,多目标搜索测距是其显著技术优势。
能够有效对抗无人机威胁的DK-1低空探测雷达,主要用于对地面的车、空中的无人机等目标进行搜索、截获、监视和跟踪,用于城市防空和低空补盲,曾在国内多个大型活动中提供保障服务。
去年刚展出的HQ-9BE实装在本次航展上仍吸引了不少参观者。作为国际先进远程防空导弹武器,HQ-9BE兼具防空和反导能力,以承担国土防空为主要作战任务,可拦截多种类型的目标,具有杀伤空域大、抗多目标饱和攻击能力强、抗干扰手段多、维修保障简便快速等优势特点,用于拦截常规作战飞机等不同飞行高度的空袭目标,最远拦截距离达260km;同时具备对射程1000km以内的战术弹道式地地导弹(TBM)的拦截能力。
除此之外,二院还参展了海防体系、防空预警体系、商业航天体系。其中,海防体系由HQ-10E(FL-3000N)舰艇自卫防御武器系统、HT-1E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等组成。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且具备完全知识产权的一种可适装于各类舰船的新一代通用发射平台,HT-1E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是我国首型对外出口的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它具备全通用、高密度、高火力的优越性能,装舰后可大幅提升舰船全方位、大空域、饱和攻防和编队执行多任务能力,可实现一舰多能、一舰多用,是构建现代水面作战力量体系的重要装备之一。
作为国际先进的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HQ-10E(FL-3000N)承担水面舰艇对空防御任务,主要用于拦截低空、超低空来袭的反舰导弹,具备火力密度高、多目标能力强等优势特点。
在预警雷达板块,二院首次展出了具有“梯次搭配、谱系齐全、手段多样、配置灵活”四大特点的四层防空预警体系,为用户提供了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多部预警雷达在“大脑”的智能调度下,按照频段、覆盖范围、技术特点进行分工协作,实现组网联合探测,对远程、中远程、中近程的目标做到及早探测、及时预警。该体系包含VHF、UHF、S、C、X多个频段的主动探测雷达和UHF~Ku频段的被动探测雷达,在低空探测、隐身目标探测以及应对瞬息万变的空情威胁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与此同时,本次航展上倍受关注的LD-JPG600远程三坐标雷达,采用“三个一体化”设计——预警目指一体化、防空反导一体化、高空低空一体化设计,具有多功能、威力大、精度高的特点,既能够担负国土远程预警任务,也能够为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提供高精度目标指示信息。
首次亮相的LD-2/CCX系列相控阵精密跟踪测量雷达,作为“回收一号”雷达的“功勋之后”,目前已圆满完成2次飞船返回保障任务,今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该雷达在约700公里处就发现并捕获了速度接近6.5km/s的目标,针对高速运动目标的远程快速捕获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巡飞弹。巡飞弹既能够像无人机一样在任务空域长时间巡航并执行多种任务,也能像制导炸弹乃至导弹那样,迅速抵近并精确打击敌目标。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航空工业集团等多家防务企业都推出了多类型、不同动力的巡飞弹。目前彩虹公司也推出了系列化巡飞弹,采用大展弦比滑翔弹翼布局,具有射程远、突防能力强、滞空时间长等特点。为了适应复杂的现代战争,“彩虹”巡飞弹家族拥有25公斤、50公斤、85公斤、150公斤四种类型的巡飞弹,相应作战半径从80公里到300公里不等,最大航时从30分钟(25公斤级)到50分钟(150公斤级)不等,可携带8至40公斤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基本满足对敌典型目标的全频谱打击需求。
例如由“彩虹-806”无人机改造而来的巡飞弹,它与伊朗“守卫者-136”巡飞弹一样,都采用飞翼布局,大幅提升了飞行经济性和隐身性,可以由相对小得多的平台完成预期战斗部搭载,且以小成本进行隐身性改装,显著降低了己方作战成本,提升了综合打击能力。这种同时具备低成本和长航时特性的“超级巡飞弹”,相比美国“弹簧刀300”这类留空30分钟的电动巡飞弹或者留空1-2小时的高速巡飞弹有另类的优势——它可以长时间在目标区域附近徘徊,压制威慑时间长,既可以算是一次性的察打无人机,同时也可作为诱饵,还是心理博弈的利器。
巡飞弹还可以与其他无人机搭配使用,作为“低配版的忠诚僚机”,在敌防区外完成抵近侦察、区域封控、即时打击、远距引导及毁伤评估,大幅提高无人机生存力,成为远程打击效果“倍增器”。“彩虹”巡飞弹家族就可以与执行侦察监视任务的无人机进行结合,实现情报共享与数据链共通,拥有“A射B导”的分布式作战能力。“彩虹-817”单兵无人机全重只有850克,“彩虹-4”或者“彩虹-5”无人机使用专用外挂弹舱,可以轻易携带上百架这种单兵无人机在靠近敌方目标时投放,能对敌方士兵、非装甲车辆等实施精确有效打击。
中国防务企业在珠海航展上推出了大小和作战对象不尽相同的多种巡飞弹。其中个头比较大的WS-43巡飞弹全长超过3米,滞空时间超过1小时,最远打击距离达90公里。现场视频还展示它呼唤其他火箭弹执行远程打击的过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的CM501XA巡飞弹要小巧得多,只需要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就可以方便地运输和发射,可以打击70公里外的目标,同时它采用“可见光/红外成像+人在回路”模式,可以精确地在复杂环境中选择出打击目标。
还有个头更加小巧,可以单兵携带的巡飞弹。例如湖南兵器工业集团推出的YS101“游隼”巡飞弹是一型具备巡逻飞行、侦察与打击作战能力的系列化智能武器装备,可遂行前沿战场侦察、目标定位、精确打击、毁伤评估等作战任务。它分为侦察型和攻击型两类,可以连续飞行30分钟,扫描40公里内的目标,并配合其他装备执行城市等特殊复杂环境下的作战任务。